营销应该是什么样的?直到现在,严肃正经的学院派手法依然占据中国品牌营销的主流。但随着80、90乃至00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主体,个性和趣味在营销中的比重越来越明显。嘻哈,这个风靡全球的热门文化现象,以其独特魅力成为品牌营销打开年轻化市场的一把神奇钥匙。快消、奢侈品、汽车、甚至烟草行业,都在与嘻哈合作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
横扫年轻市场,品牌怎能不爱嘻哈?
为了变得比可口可乐更加年轻,百事可乐砸下重金与美剧《嘻哈帝国》花式合作。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一系列名为“Emerge”的9集番外故事将会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同步放送。除此之外,百事还会推出艺术家Jon Moody绘制的6款《嘻哈帝国》主题罐,上面有特制的编码,可以通过号称“搜歌神器”的Shazam应用扫描观看花絮视频。如果你对《嘻哈帝国》的故事熟悉的话,就会发现百事和这部剧的渊源相当之深。早在2015年第二季的时候,百事就连续出现在三集剧情里,并且成为了推动剧情的关键因素。主角之一的Jamal Lyon,专门为百事创作了一首歌,后来还出演了广告拍摄。为了促成这次合作,百事花了大概2000万美元。
从常规的品牌植入合作,到深度的品牌文化合作,百事看到了嘻哈文化背后巨大的消费TA人群。
与百事相比,阿迪达斯和雪碧更多倾向于嘻哈“定制化”路线。在销售普通运动鞋、衣品外,阿迪达斯还会与有范的嘻哈明星合作,售卖明星设计款服装,巧妙地把时尚与音乐融合起来。这种与嘻哈文化结合进行的营销,可拓展运动品牌的产品宽度,宣传有力、销量可观。饮料品牌雪碧则通过赞助大型Hip-hop音乐节等方式,在嘻哈圈打响知名度,并在瓶身印上嘻哈音乐的歌词,激发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2016年11月,嘻哈天王阿肯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站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嘻哈文化对年轻市场广泛深入的影响力,无疑给一贯走商务精英范儿的奔驰带来了品牌年轻化升级的绝佳机遇。
嘻哈综艺中国首例 《中国有嘻哈》掀下一个风口
纵观全球近年来的品牌营销案例,嘻哈文化在消费升级中的商业价值已经无需更多案例说明,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希望能够借助与嘻哈的合作,挖掘自身品牌年轻个性时尚的元素,并深度触达和影响嘻哈文化背后的年轻族群。2017年5月2日,爱奇艺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Hip-hop音乐选秀《中国有嘻哈》举办开机发布会,三组重磅明星制作人吴亦凡、张震岳&热狗(MC Hotdog)、潘玮柏一一亮相,让大众第一次看到了嘻哈音乐在中国的平台突破口,据悉,该节目目前已吸引到农夫山泉维他命水独家冠名。《中国有嘻哈》的出现也为过于模式化的综艺营销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有嘻哈》的任务是完善大众对中国嘻哈音乐文化的正确认识,这也是为什么节目录制之初便引起一片公众热议的内在原因。对于媒体属性的爱奇艺平台而言,这档节目不仅仅是首次拉通全站资源倾全平台之力重点推出的纯网自制,更是锁定未来新青年受众娱乐文化趋势的超级网综,是爱奇艺品牌内容年轻化战略的重要构成。
而在包含独家冠名商农夫山泉维他命水在内的诸多品牌广告主眼里,《中国有嘻哈》在营销层面的强大魔力不仅在于爱奇艺本身对年轻市场的了解和影响力,更在于这档网络综艺节目完美地诠释了时下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标榜“自我张扬”与“真实表达”的态度所触及的90、95后群体,与农夫山泉维他命水所对应的目标受众群体十分吻合。
嘻哈似乎有一种魔力,凡是与它接触的品牌都会焕发出年轻个性的光彩,大大简化了它们接触和讨好年轻人所要花费的心力和成本。可以预见,《中国有嘻哈》极有可能成为诸多品牌年轻化战略实施不可错过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