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2-07|
分享到:
|1946 |文章来源:刺猬公社

在差点被人忘了之际,“分答”正式更名为“在行一点”

昨天,分答在北京举行品牌升级发布会,宣布将品牌名称由“分答”改为“在行一点”,并且使用新的logo,同时将内容板块进行了划分。

左为分答logo,右为在行一点logo】

改名对互联网产品来说算是大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将“在行一点”和旧版本的“在行”对比可以发现,至少就目前来说,内容上的变化并不多。

【左为旧版分答首页,右为在行一点首页】

在行一点App的首页分为4个板块,分别是课、班、讲、问。不同于之前在行的“找专家、快问、社区、小讲”,看起来更为简洁清晰。

在行一点的“讲”跟之前的“小讲”内容完全一致,“班”则对应旧版本的“社区”,而之前的“找专家”和“快问”则汇总成了现在的“问”。

在行一点的四个板块中,内容上有创新的部分是“课”。在分答官方的介绍中,在这里用户可以“跟随顶级行家,在两三个月或半年的时间里,利用碎片化时间,系统学习职场生活必备的通识知识”。

打开“课”,目前的内容有三项课程。内容形式均为图文配合音频内容,和目前知识付费市场上主流的形式相近。

通过对内容的比较可以发现,这次升级在内容形式上更像是对于之前内容的梳理和划分,将以前的四部分内容重新规划,使得分布更为合理。

除此之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App首页的底部导航栏中添加了“我最在行”这一知识对战小程序的入口。这一小程序的游戏玩法类似“头脑王者”,通过两人线上答题来进行评分。只不过需要从在行一点App内分享到微信中才能使用。

不管是重新取名,还是内容规划,这些都是从形式上看到的变化。如果说方向上的变化,用在行官方的介绍来说,就是“已经升级成一个帮助用户每天进步一点、每天在行一点的App”。

看起来,分答这次声势浩大的改名,更像是吹响了一次重新出发的号角。毕竟作为知识付费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分答在如今的知识付费队伍中有点被甩下的感觉。

在知识付费领域,分答有过令人瞩目的历史。2016年5月15日,这款由果壳旗下在行团队出品的付费语音问答正式上线。

这种花钱提问,语音回答,并且所有答案只需要一块钱就能“偷听”的玩法在推出之后迅速吸引了用户的眼球,包括汪峰、章子怡、马东等一系列名人也纷纷入局。

彼时,距离微博问答上线还有半年时间。

5月底王思聪的加入使得分答在极快的时间内爆红网络。上线43天之后,分答便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

王思聪在分答平台上一条被“偷听”超过5万次的回答

对于2016年的移动互联网来说,分答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付费语音问答这种对于知识分享新玩法的开拓,使得后来互联网从业人士对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进行梳理时,很多人都会将分答的出现视为知识付费浪潮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遗憾的是,在经过上线之初迅猛地发展之后,分答经历了一次噩梦。上线三个月之后,8月10日,分答平台出现无法登陆的情况,官方解释“重大升级”。这种停摆状态一直持续了47天。

47天之后,分答回归,内容相较之前进行了缩减,只留职场、健康、科普三个分类。

尽管如此,分答的发展态势依然被业界看好。2016年11月,分答获得由腾讯投资的A+轮一次47天的停摆,外界无从知晓这个事件对于分答的打击严重程度。对于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却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喜马拉雅FM推出《好好说话》,并举办123知识狂欢节,销售额超过5000万,得到推出专栏《李翔商业内参》,销售额也超过千万。

此外,蜻蜓FM,豆瓣,知乎等平台也在知识付费广泛布局,知识付费迎来爆发。

反观分答,也在尝试着不同类型知识分享形式的探索。2017年1月,分答上线小讲,形式类似知乎live,采用录制音频课程的形式进行知识分享。

7月份,papi酱高调入驻分答小讲社区,开设了一个“不设限青年研究所”社区,自己作为社区区长,邀请十几位明星好友助阵。可是两个月之后,papi酱的小讲社区便宣告因精力无法平衡短视频制作和小讲社区,选择停更。

Papi酱的停更,结合在此之前罗永浩在得到App的专栏同样也半途而废,一时之间对于知识付费是否是一个伪风口的讨论甚嚣尘上。

尽管存在着质疑,但是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在2017年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蜻蜓FM的《矮大紧指北》上线一个月流水超过2000万,喜马拉雅FM的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销售额达到1.96亿。新世相上线新世相读书会,并且明确表示将知识付费项目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知识付费毫无疑问在2017年大爆发,但是作为知识付费领域最早的探索者,分答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掉队。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