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09|
分享到:
|1565 |文章来源:网络

中国首部大法官题材剧登陆央视!这部剧挖掘了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近两年,国内主旋律精品影视作品频频亮相、引爆观众市场。《红海行动》之后,主旋律电影已经集齐海陆空三军题材;影视剧亦齐头并进,继去年春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人民的名义》后,今春,最高人民法院接过接力棒,重磅推出法治题材大剧《阳光下的法庭》,于4月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隆重开播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也是在前不久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后,央视倾力推出的第一部影视剧作品,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回应“法治中国”时代主题,真正为人民创作

“法治中国”是当前的时代主题。自十八大以来,政府高度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不遗余力推进法治建设,致力于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信仰。

而作为法治大剧,《阳光下的法庭》正是以十八大后国家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为背景,以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冤假错案三个典型方向的重点案件为切入口,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当前法治体系的创新发展,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国时代的深刻变化。

正所谓影视创作离不开社会现实,可以说,影视剧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与时代的镜子,《阳光下的法庭》亦是如此,它与当前“法治中国”的时代命题高度契合、两相呼应,其创作深远的立意与时代意义不可谓不大。

更进一步来说,自十八大以来,“为人民”成为影视创作的核心诉求,《阳光下的法庭》无疑是追随这一诉求的“为人民”之作。

客观地说,虽然近年来主旋律影视作品蓬勃发展,但其中亦掺杂不少徒有其口号、本质内涵与宣传不相符的作品,“主旋律”沦落为其宣传的一个标签。

而在《阳光下的法庭》编剧,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任田水泉看来,真正的主旋律作品要反映“真善美”,不能光是喊口号,而是要通过作品、通过叙事和影像让观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观众看过之后从内心到精神都能有所丰盈

在这样的创作思想指导下,《阳光下的法庭》得以成为一部真正的主旋律作品,也无怪乎能得到各方的高度肯定。

不得不提到的是,因着创作团队对时代敏感话题的精准把握、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度觉察、对主旋律艺术创作的高度自觉,《阳光下的法庭》剧本被广电总局评为2017年度电视剧精品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剧本重点扶持项目  

倡导“三讲”,坚持“三精”,打造良心巨制

《阳光下的法庭》由中央电视台、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青岛东唐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作为时代性的法治大剧,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大法官”视角出发的影视作品,《阳光下的法庭》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始终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为先导,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相统一,在这样崇高的价值引导以及兢兢业业的艺术追求下,该剧呈现出诸多同类型影视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

首先,《阳光下的法庭》是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良心之作,这与整个团队始终不忘普法、不忘展现法治正能量的初心息息相关。

剧中依次展开的三个案件,分别凸显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权、发展权与生命权,可以说是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普遍、最基础、最根本的权利,这三个权利通过剧中艺术化的表达与呈现,将法院乃至整个司法在维护民众权利方面的关键作用展露无遗,也体现出法治为社会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保驾护航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阳光下的法庭》剧如其名,有力呼应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一理念,刻画了法院与律师团体之间非常和谐美好的法律共同体的关系。相信每一个看到这部剧的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安全感与阳光法治之美。

其次,作为主旋律法治大剧,《阳光下的法庭》思想深刻、立意高远,所营造的境界开阔、纵横捭阖,而且团队充分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剧中逐一展开的三个案件,全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从根本上保障了故事的真实性,并在创作团队的努力之下,进一步将其从生活真实提炼到了艺术真实。

整个故事通过案件将大法官、律师、记者、企业家等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人物、体系创造性地整合勾连起来,有力探讨了诸如环境污染、人情社会等非常多的现实问题,毫不避讳质问“律师该不该为自己的客户保密?”这样的两难选择,使得不同层面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代入感,看后都能有所收获。

人物的真实性也是现实主义影视剧创作的一大关键,该剧塑造的人物,可以说每一个都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的典型人物。

更妙的是,创作团队没有将传统主旋律剧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念代入其中,而是深入刻画立体的人性,客观呈现人物复杂性与社会复杂性的同时,挖掘人性之真善美。

比如环境污染案中的民营企业家韩志成,他是违法分子,却也有着作为养活三千名员工的“衣食父母”的无奈。

该剧的演员策略,亦是高度配合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在与导演李巨涛交流过程中,他也反复表示,该剧在选择演员标准方面,始终坚持以现实标准、艺术标准为准绳,不唯市场而论

考虑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审判长、法官层级的司法人员都需要相当的经验和阅历,因此观众在剧中看到的演员以老戏骨为主,没有所谓流量担当的“小鲜肉”。

再一个必须着重提到的是,《阳光下的法庭》以点带面,集中而高效地反映出司法改革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比如新政策推进过程中的执行难、新老观念之间的冲突矛盾、利益关系的调整之困境、改变老百姓的法治观念之难等等。

幸而最终,在白雪梅院长不遗余力的努力推进下、在整个司法体系的齐心协力之下,司法改革困难但坚定地落实着。

在这个过程中,该剧极其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下法律人高远的法律信仰、法治决心,也塑造了法院院长这样自始至终发光发亮的代表人物形象。

高度专业的行业大剧,引领法治剧创新发展

市场千般变化,唯匠心是不变的诉求,一部精品影视作品的出炉离不开创作团队的匠心独运,《阳光下的法庭》亦然。

法治题材剧作为高度专业的行业剧,这么多年以来难以大量生产,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其专业门槛太高,创作者必须兼具艺术创作能力与法律专业级素养,而这样的团队少之又少。

《阳光下的法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领衔出品,无疑从源头上解决了专业性问题,而且,也保障了故事不脱离社会生活,正如田水泉在交流过程中所透露:“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天都看各种案件,信手捏来都是极具艺术创造价值的故事。”

饶是如此,李巨涛透露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困难的依然是法律问题,为了更加深刻把握剧中每一个人物,创作团队可谓费尽心机,为此还专门提前几个月到法院体验法官的生活,感受法官一年处理两三百个案件的岗位职责与艰辛。

不过,在李巨涛看来,这样的付出是必须而且值得的,“每个人物,你只有相信他,才能做好他、演好他”,而相信的前提,便是细致入微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庭审庭辩等司法体系的真实操作,让司法人员的工作节奏、生活压力、情感抉择等职业特点真正外化,落实到荧屏之上。

此外,为更加准确、科学展现法律工作及其过程,竭尽所能保障专业性,数十位法官与律师对该剧进行了严苛的专业把关,这在影视剧创作中是极为罕见的,也无疑让观众对这部法治剧更加充满信心。

表演方面更是亮点遍地。该剧汇聚了颜丙燕、王志飞、何冰、刘之冰、瑛子、田牧宸、廖京生、高明、钱志、牛宝军、果靖霖、姚安濂、田小洁、茹萍、萧松原、杨子骅、郑晓宁、陈逸恒、颜世魁、赵小锐等40多位实力派戏骨。

其中,颜丙燕担纲“大女主”,演绎公正不阿又爱民如子的大法官,老搭档王志飞在剧中与其饰演夫妇,表演全才何冰则一反常态出演反派人物……在这些老戏骨的加持演绎之下,一个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真实、跃然荧屏。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往往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位,创作者的真诚、意欲表达的气质都能被观众真实感受到,《阳光下的法庭》就是这样一部剧。

用主创的话来说,就是“连戏都带着法官的气质”,整部剧兼容并蓄而又客观真实,真正是满含情怀、不可多得。

艺术气质之外,其社会价值更是难以衡量,创作团队意欲呈现法律人的信仰、注重普法价值、呼应全民信仰法治的初心在剧中得到了艺术化而又接地气的落实:努力让老百姓真正懂法,敢于践行“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让新时代的阳光法庭、法治之美在每个人心中盛放。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