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21|
分享到:
|1499 |文章来源:看电视

青春、情怀、初心、励志,《青春同学会》哪个元素和场景最打动你?

促成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三大顶尖艺术院校的明星班同台较量,或许是不少电视人心中曾有过的“遥不可及的设想”,而近日首播的东方卫视《青春同学会》便将这一美好愿望实现。

表演艺术的三大最高殿堂梦幻般地集结,中戏87级的徐帆、江珊、陈小艺、刘红梅与上戏04级的陈赫、郑恺、张殿伦重返话剧舞台,上演一场戏剧表演大战。

比明星班的同台更令人惊喜和感动的是,这些老同学毕业多年后重聚,在“同学村”生活和排练中展露的真实同窗情和对青春的致敬。众多珍贵的美好画面,触动了不少观众的青春记忆和怀旧情怀。

而他们找回表演初心、对待公演挑战的专业和严谨,又给这场以青春为名义的聚首,更添一层魅力和意义。

青春重聚与专业挑战巧妙融合

带来全新且真实的体验故事

从昨晚的首播来看,《青春同学会》的节目模式和呈现出的面貌着实给人不小惊喜。

定位于全新体验型励志综艺,《青春同学会》为毕业多年后的明星班同学打造了一段重返青春、找寻初心的旅程。

而这种体验完全不同于其他节目中对特殊职业、陌生领域的体验,无论是身份与关系,还是体验的内容和目标,全都是基于现实生活。

毫无疑问,这样纯粹、真实的体验过程,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故事具有更强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节目的模式创新性十足,故事结构与元素搭配巧妙,时隔多年后再聚首的明星班老同学,在节目组设置的同学村里,回归久违的学生身份,拥有充足的重温旧情的空间。

但同时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共同接受完成一部短剧公演的严峻挑战,并与另一个明星班进行票房比拼。

青春重聚与演技挑战的创意碰撞,使得节目具备了双重看点,既有穿越时光隧道、重回学生时代的情怀向内容,更有演员们用四天时间从排练到公演全过程真实记录的专业励志性故事。

可以说,怀旧情怀与专业表演竞技这两个高收视元素恰当好处的融合,让《青春同学会》颠覆了过往电视综艺节目的面貌,也具备了持续吸引观众目光的能量。

首期节目中,这两大元素的魅力都得到深刻体现。从”同学村“中演员陆续以学生身份入住起,就不断勾起人们的青春记忆和怀旧情结。

形式感十足的上下铺的宿舍和“欢迎“XX级表演班学生XXX”的广播,一瞬间把嘉宾拉回到大学时代,徐帆、江珊、陈小艺等实力派戏骨一秒变回爱搞恶作剧的调皮妙龄少女,她们之间的互怼、打闹,将老友重逢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毕业时间短不少的上戏04级表演班,陈赫、郑恺、张殿伦的重聚更无陌生感,劲爆黑料、私房记忆和盘托出,他们之间的互动给年轻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亲近感。

而在短剧排练过程中,明星班成员又都回归演员身份,对待公演,甚至展现出了比平日拍戏更为认真和敬畏的态度。

徐帆、江珊等演技大咖也如同表演系学生一般,从剧本的围读开始不断磨合、排练,寻求整场戏剧的最佳状态。而对表演创作全过程的还原,也成为节目最大的创新点之一。

回归“老同学”关系

形成特殊意义的“星素结合”

对于体验类节目来说,两个关键性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嘉宾对所体验角色的认同感,以及嘉宾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而《青春同学会》并不会为之困扰,嘉宾所体验的是他们自己的年轻岁月,身份和角色是真实的,人物关系也是真实的。

尤其是人物关系的真实,且彼此情感深厚,是《青春同学会》能够触动观众内心的关键所在。

不论是功成名就的知名演员,还是并不被观众所熟知的“隐藏高人”,他们都卸掉身上的光环或包袱,完全回归到学生的身份,在同学村尽情享受与老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还原日常相处模式,真情自然流露,他们之间的每一个对话和互动都异常真实。

而这个发生在“明星”与“素人”老同学之间的故事,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星素结合”。

只不过,这种“星素结合”不是为响应政策号召而进行的明星与素人刻意搭配,而是节目模式设置和主题表达下的必然选择。

行业地位和知名度较高的明星大咖,与未能成名、活跃于演艺圈的“素人”,在四天时间内同吃同住,共叙旧情、追忆青春,为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毕业大戏”而战,无论是从嘉宾融合的自然度,还是戏剧故事的丰富性来看,都是一般的“星素结合”节目所无法比拟的。

而即便是陌生面孔,他们也是这场青春之约的主角,在故事讲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期节目中,张殿伦、刘红梅、谷亦安老师等观众较为陌生的嘉宾,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被陈赫大揭老底的张殿伦、被郑恺称之为“恶魔”的谷老师、被陈小艺吐槽“客套做作”的刘红梅,与其他明星嘉宾的互动,兄弟爆料年少囧事、闺蜜夜聊倾诉心声,每个生活点滴都让人看到了真朋友之间的相处。

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素人”真正成了这个青春重聚故事中的重要组成,甚至是升华主题的关键性人物,蕴藏着巨大的戏剧和情感力量。  

找回初心、崇尚专业

正能量综艺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青春有戏,我们不散”,是《青春同学会》的口号

“不散”和“有戏”将节目的突出特质和精神内核集中概括“不散”的背后是老同学间饱满而真挚的同窗情谊,和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青春情怀,“有戏”则表达了这些表演系毕业生对表演事业的坚守和对好演技的不懈追求。


这也传达出这档节目清晰且高远的立意。这个顶尖艺术院校明星班重聚、挑战限时短剧创作和公演的故事,一方面展现了珍贵的同学情,带领嘉宾和观众找回青春记忆、引发共鸣,另一方面,更唤醒了表演艺术从业者们的初心,也以表演为切入口,呼唤全社会对专业精神和匠人精神的崇尚和回归。

节目中,与老同学争相爆料、欢声笑语一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练过程中演员们的严肃与严谨。

为了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87班姐妹团也会围绕一个细节的打磨而争执不已,这种对待专业的极致认真与敬业的态度,也成为节目所传递的正向价值观的一部分。

在演艺圈浮躁之气风靡之时,回归表演这一演员立足的根本,聚焦实力演员之间演技切磋这一本质,并以青春重聚的独特视角将表演创作和戏剧诞生的过程全方位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体现了这档节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追求。

《青春同学会》是东方卫视与欢乐传媒继《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等王牌综艺后再度携手打造的力作。

这档节目身上同样流淌着双方的鲜明基因,模式创新性强、回归专业至上、传递真情实感、传播主流价值观,同时,还对“星素结合”创作理念和模式实现了突破。

情怀与专业嫁接、正能量与观赏性紧密结合,《青春同学会》的模式创新和立意升级,在今年的众多新节目中十分突出。而节目进行的有益探索,也或将给电视综艺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