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01|
分享到:
|2259 |文章来源:益普索

后疫情时代绿色经济复苏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近日,北京,能源基金会主办,汲川传播承办的【当中国减排承诺遇见绿色经济复苏,气候故事传播将有哪些新机遇?】沙龙在北京圆满召开。益普索中国企业及意见领袖声誉服务线负责人吴小冉博士受邀参加,分享了益普索最新调研结果,介绍了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及关注点,同时结合了企业界一些绿色经济案例进行分析。

01/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开启有选择性的消费

全球78%的消费者认为一个品牌是应该能够共同兼顾商业盈利和履行社会责任,59%的消费者愿意为从负责任的品牌购买产品或服务支付更高价格,远比吸引眼球的市场营销的活动产生的溢价能力(45%)高很多。这一发现在年轻的消费者中尤为突出,他们比起年长的消费者更愿意在负责任的品牌上消费更多。

02/针对气候变化,公众意识开始崛起

益普索Ipsos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全球82%的人们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结果,中国的数据更高,达到88%。全球七成公众认为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与新冠同等重要,在中国更是90%的公众赞同这一观点。

宝洁、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及益普索Ipsos在2020年联合发起的调研显示,对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主要目的,84%的中国青认为首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防止资源等的浪费),其次有70%的中国青年认为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本身就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满足着青年人的内心善良的需求。

03/绿色经济复苏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近六成中国公众不认为政府在复苏经济时以牺牲环境为前提。中国公众认为环境和经济复苏可以同时进行,四分之三的中国公民愿意为保护环境而努力。九成的中国公众愿意寻找对健康和对环境更好的产品。较五年前相比,全球消费者愿意为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人在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在回收玻璃,纸张和塑料(74%)、避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71%)的意愿最高。他们普遍愿意为节能环保的包装支付更多费用。

能源基金会、南方周末联合发起,益普索Ipsos提供研究支持的调研发现,尽管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很关注,但对如何减少碳排放还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对于“低碳”这个名词的理解多集中在“减少浪费”、“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公众更多是从减少浪费、造福后代的层面看待低碳生活,体现了利他和责任意识。目前,公众更接受的减碳方式是省着用,而非省着买。尤其现如今网购是重要消费形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催生很多不必要的消费,如纸盒、包装纸等,公众并未对消费过程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形成清晰的概念。同时,针对低碳生活,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从行动上潜移默化而不是主动说教来影响身边的人。对于如何具体实施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引导消费者,包括如何辨识低碳产品、如何计算碳排量,何种行为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等。

04/企业在行动

在应对新冠疫情对自身拓展业务影响的同时,为了保护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各行业各业头部企业依然在坚定的行动着。

宝洁中国在2020年11月正式发布宝洁全球使命2030可持续发展承诺在中国的落地规划,主要关注气候,废弃物及水,例如2030年前,宝洁中国的全部生产工厂要使用100%再生能源;100%的包装实现可循环或再利用等。目前宝洁中国已经在与主要电商平台及供应商合作,通过电商直发小包装“小绿宝”节省包装,同时利用可循环使用的循环箱“大绿宝”,节省中间环节的纸张使用。

伊利则带领合作伙伴积极践行“绿色产业链”战略,不仅设立了“环境可持续发展三级目标体系”,从源头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自2010年起连续十年编制《碳盘查报告》,而且还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包装设计等各个生产环节,仅2019年一年,伊利旗下金典系列牛奶共使用FSC包材39.76亿包,相当于可持续森林经营15万亩。与此同时,伊利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松嫩平原退化草场进行修复,为湿地生物营造生态优美的栖息乐园。凭借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绩,伊利案例入选《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案例,也成为食品行业唯一入选案例。

华为消费者业务也十分关注环境保护,从原材料获取开始,提高可回收材料和二次材料使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同时研发报废产品拆解再利用方案。例如从P30到P40,产品包装的塑料占比降低了17%,这意味着每千万台P40手机包装将减少使用塑料17500千克;Mate系列旗舰机型包装重量减少55克,每千万台减少纸张使用约550吨,相当于9350棵树;2019年其联合35家供应商参与节能减排项目,2019年到2020年,累计实现碳减排80144吨。

在分享的最后,关于绿色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益普索中国企业声誉服务线负责人吴小冉博士给到企业五点建议:

1) 中国政府已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进行低碳生产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企业需要更主动的拥抱自身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2)“节约”与“环保”往往是公众形成低碳价值观的出发点,企业需要注重概念宣传,引导消费行为,强调低碳给各方带来的“利益”;

3)注重针对自身企业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宣传,建立企业的环保形象,是参与绿色消费市场,复苏绿色经济的重要一环;

4)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利用规模优势与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分摊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提升产业链整体收益水平;

5) 积极开放的与NGO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独特视角,以及权威影响,将企业自身及产业链的举措实现效果最大化。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