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2-23|
分享到:
|1988 |文章来源:收视中国

2017年季播综艺节目全方位解读

季播节目总量增长减缓,中央级频道积极参与竞争

近年来,随着上星频道之间竞争的升级,季播节目逐渐成为卫视节目创新的主攻方向。从2009年开始就有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辽宁卫视《唱游中国》、上海东方卫视《舞林大会》、浙江卫视《爱唱才会赢》等24档季播节目播出。2010年季播节目增长为31档,播出时长与2011年相近,全年维持在990小时上下。随着2011年省卫视竞争白热化,全国市场迅速掀起海外节目模式引进浪潮,2012年全国所有频道全天共播出74档季播节目,2013年-2015年季播节目播出总时长持续上升,截至2016年11月26日,季播节目变化幅度尚为-3.02%,虽然11月底至12月还有一些新的季播节目将要播出,但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增加,季播节目数量变化趋于稳定。

2009年以来省级上星频道成为季播节目的主要贡献者,在季播节目的播出总量中占据八成以上的份额。在2009年-2011年期间,省级上星频道贡献超过九成的节目,中央级季播节目数量连年不超过2个,参与播出的频道也只有中央台六套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但2012年以来,中央级频道也在季播浪潮中逐渐加大对季播节目的投入,通过版权引进和原创播出了《创赢未来》、《厨王争霸》、《梦想合唱团》、《创意星空》、《中国味道》、《超级育儿师》、《升级到家》、《出彩中国人》等多档季播节目,且参与频道也在逐年增加。截止11月底,2016年中央级频道季播节目总量为28档,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以《冠军歌手争霸赛》、《我要上春晚》、《遇见大咖》、《叮咯咙咚呛》、《最野假期》原创节目为主。

季播节目实现模式创新,原创节目占比逐年递增

2009年国内市场的季播节目大多为原创节目,版权引进的节目仅两档,占全年总量的8.3%。2010年版权引进占比增长为12.9%,联合制作的季播节目也占了3.2%,原创节目仍为季播节目主体,占83.9%。随着部分卫视引进国外成熟节目模式取得成功的示范效应,2011年开始全国市场掀起了一场对季播节目版权引进的“高潮”。2012年维持这种小高潮,版权引进的季播节目数量占比保持在35%以上。2013年10月12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后,2013年季播节目增幅减缓,较2012年增幅减少为45.95%。

2014年各大卫视与海外版权方的合作方式由以往单纯的版权引进变为联合制作,并在学习外方制作理念之后创办了多档原创季播节目。2015年单纯版权引进的季播节目开始缩减,从2014年20档减少为15档,2016年目前统计的外来季播节目仅为9档,较2014年的降幅达55%。

反观原创节目则从2013年55档激增至2014年125档,2015年达到171档,截止2016年11月26日,原创季播节目有185档,原创季播节目的数量占比近三年来连年递增,2016占比已达到82.2%。2016年联合制作的季播节目数量占比也已接近10%。

2017年新模式的联合制作季播节目形式更为多样,制作也愈加专业。主要卫视季播节目以《今夜百乐门》、《我是大医生》等原创节目为主,《中国新歌声》、《奔跑吧兄弟》等版权引进的季播节目也继续播出。而另一主要形式——联合制作也增加了新的类型,即将影视剧作为IP进行联合开发制作。如湖南卫视悬疑类户外真人秀《72层奇楼》就是湖南卫视联合《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共同开发制作的新季播节目但这种联合制作方式在国内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一线卫视横向开疆拓土,二三线卫视横向寻求突破 

2017年整个季播节目一如既往的火爆,而这些节目编排也处处显示大家都在努力“横向”拓展:

一方面,季播节目垂直领域的领头羊,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都在向周间横向开疆拓土,同时还利用周末季播节目叠加编排进行时段的横向拓展。

2017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朗读者》、《欢乐中国人》、《加油向未来》等多档综艺节目。从节目类型来看,央视继续主打“合家欢”概念,力推人文科学类节目。省级上星频道立足自身特色,寻求差异化发展:湖南卫视通过打造五大节目集群,将观众格局继续锁定“周间女性、周末年轻”,版面由“4+3”变为“3+4”;

浙江卫视延续老牌季播节目品牌的同时将多类型深度布局综艺节目,注重周四的季播安排;上海东方卫视重点布局四大综艺板块,打造《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笑星撞地球》、《喜剧大师班》喜剧节目集群;江苏卫视则布局打造“BEST”生态矩阵,不仅继续推出《一站到底》、《芝麻开门》、《世界青年说》等品牌节目,还将周三、周四22点档形成两条周间节目带,与周末三天一起,构成了打通一周五天的季播节目带;

北京卫视将娱乐产业中各种娱乐元素、娱乐产品进行混搭创新,周四至周日全明星阵容打造综艺新主张,推出《跨界喜剧王》、《跨界歌王》、《跨界大咖秀》、《跨界骑士团》、《跨界戏王》等“跨界”混搭系列。另外如湖南卫视周五季播+《天天向上》叠播,周六《快乐大本营》+季播叠播,周日双叠播模式与浙江卫视周末双季播叠加模式一样也是主要上星频道横向拓展周末时段的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竞争力稍显薄弱的卫视也在积极寻求其他“横向”拓展方法,比如陕西卫视联合其他卫视进行频道间的“舰队”式横向联合,明确提出打造“丝绸之路文化生态圈”,2017年1月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家卫视联合东南卫视、广西卫视、新疆卫视,以及斯里兰卡电视台共同播出“丝路春晚”。辽宁卫视将小众类型节目整合成多领域的“横向”联合节目,以差异化特色打造品质栏目,力图呈现北方风格、东北特色。黑龙江卫视立足生活服务,根植全天候陪伴、服务百姓生活的频道定位。天津卫视坚守《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等职业、情感类与观众密切相关的话题。

季播节目趋于细分主题化,制作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由于季播节目内容和形式范围较广,体现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所以一个节目不能简单用一个词来描述定义。因此TVPRISRS软件从节目的形式、内容和关系出发,对节目设立了三个标签类型。根据对2009-2016年季播节目的不同标签整理后发现,2009-2010年期间,季播节目以上海东方卫视《舞林大会》、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等为代表的舞蹈、闯关、时尚类为主。2011-2013年期间以天津卫视《王者归来》、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等歌唱、盲选、竞赛、才艺、模仿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节目开始集中出现。2014年开始节目逐渐复杂,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等聚焦亲子、婆媳、夫妻关系的节目开始集中出现,中央台三套《大魔术师》、广东卫视《技行天下》、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辽宁卫视《冲上云霄》等以魔术、航空、汽车、科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小众类型也开始涌向屏幕,此外节目形式也开始从游戏、竞赛转向观察、答题、访谈、实验等类型。

2016年季播节目的关系开始偏向综合型,北京卫视《二胎时代》、安徽卫视《星星的礼物》等体验、公益和众筹新形式开始增多,上海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北京卫视《幸福的味道》、湖南卫视《全员加速中》、深圳卫视《为梦想加速》等喜剧、美食、创业、生存、装修、养生、医疗内容成为新的拓展方向。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2017年即将播出的季播节目以纪录纪实类为主,如湖南卫视《名著探险队》、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江苏卫视《心路》、上海东方卫视《疯狂历史课》、北京卫视《非凡的匠心》等纪录纪实类节目占比达到55%。第二大类是诸如湖南卫视《72层奇楼》、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等游戏竞技类节目,占25%。第三类为占19%的江苏卫视《未来之子》、上海东方卫视《今夜百乐门》、北京卫视《跨界大咖秀》等表演选秀类节目。

2016年限模令和限韩令让国内节目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但根据2009年以来季播节目的发展情况,2017年的季播节目市场仍会有更多的原创和联合制作节目开播,国内市场将会成为专业节目制作公司阶段性的资本运作平台。

上星频道播出的季播节目也将在这种激烈竞争中,从周末集中播出扩展到周间周末打通播出,从周末单档简单重播到双季播叠加播出,从单个频道单打独斗到频道间抱团合作,从而实现多角度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另外,通过形式、内容和关系的创新,各家频道和节目本身也都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联合运作机会,也许能看到更广阔的制作和发展空间。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